真柳 誠
茨城大學人文學部•北里研究所東洋醫學總合研究所
1、緒言
室町時代的學問僧月舟壽桂幻雲(1460-1523),曾對南化本宋版《史記》作過較詳細的注釋,而且在“扁鵲倉公列傳”的注文中,引用了大量中國醫書, 其中有的是已經亡佚的醫書。這些資料,對于研究室町時代的醫學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所引用的醫書概況已經作過報告[1]。注文中引用的部分書目,似乎 與明初(1399-1424年)出版的醫學叢書《東垣十書》[2]中所收錄的書目相同。
《東垣十書》的日本版以1597年小瀨甫庵的古活字本為最早,而作為此書早期傳入日本的確實證據,是現存的曲直瀨道三(1507-94)筆寫的《東垣十
書》的卷首和《脈訣》[3]。如果幻雲注的確是引自《東垣十書》的話,那麼,《東垣十書》的傳來要早於道三的記載,進而《東垣十書》的傳承也大體能得以究
明[2]。幻雲引用的若是《東垣十書》,作為底本的版本也許會弄清楚,故作以下幾方面論述。
2、幻雲引用的是否《東垣十書》本?
《東垣十書》由下記十書構成:
崔嘉彥《脈訣》而幻雲注中引用的書目有《脈訣》《湯液本草》《此事難知》《格致餘論》《醫經溯洄集》[1],這5書是《東垣十書》所收的一部分,若就此而判斷是引自《東垣十書》,大概也未嘗不可? 若不是《東垣十書》本,那麼,可以推定,是引用了《東垣十書》以前的單行本。
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蘭室秘藏》
王好古《湯液本草》《此事難知》
朱丹溪《格致餘論》《局方發揮》
齊德之《外科精義》
王履《醫經溯洄集》
但是,在早於《東垣十書》的日本的《萬安方》(1315)和《福田方》(1362)中,未見引用與《東垣十書》
相同的書目[4]。另外,幻雲所引的《醫經溯洄集》成於明代初期,本書被收入《東垣十書》後,是首次刊行面世[5]。而且,“扁鵲倉公列傳”第91頁的幻
雲注(見圖1A右行):“幻謂、紫虛脈訣、東垣十書之一也”。又第148頁(見圖1B左行):“幻曰、朱彥脩格致餘論、乃東垣先生十書之一也”。即幻雲已
明確指出了,《脈訣》和《格致餘論》是《東垣十書》本。由此可以斷定,幻雲所引的5書,就是《東垣十書》本。
3、幻雲所用《東垣十書》本的版本系統
幻雲使用的若是《東垣十書》本,也只能是初版以後的刻本,或者是依照刻本的抄抄本。據筆者考證,《東垣十書》的版本系統如圖2所示。讓我們看一下幻雲沒世的1533年以前所刊行的《東垣十書》,以下6本可作為幻雲所用版本系統的參考。
(1)明、遼藩第一版(1399-1424)
(2)明、遼藩第二版(1484)
(3)朝鮮、內醫院、乙亥活字版(1488)
(4)明、熊氏梅隱堂版(1508)
(5)明、遼藩第三版(1529)
(6)朝鮮、內醫院整版(1529-44)
那麼,幻雲究竟使用的是以上那種版本?“扁鵲倉公列傳”第132頁注(見圖3)中有“朱彥脩格物餘論三十四丁(葉)、人迎氣口論”之語。顯然,“格物餘 論”的“格物”是“格致”的誤寫(格物致知),就是說幻雲所用的《格致餘論》的第34葉有“人迎氣口論”一語。與幻雲此注中所引“人迎氣口論”相同位置的 《格致餘論》版本,有(4)熊氏梅隱堂本,即如圖4所示,在第34葉17行-第35葉8行有“人迎氣口論”。
另外,從此版本的書式,即每丁20行,每行17字及卷數、丁數來看,完全是模刻於(1)遼藩第一版,雖然(1)版的《格致餘論》已佚[2],但可以推定在 同一位置仍應有“人迎氣口論”。這樣看來,幻雲注所引的《東垣十書》本,首先要考慮是(1)版或(4)版系統。
觀察一下“人迎氣口論”5字以前的空白處,若全行用文字填滿的話,總計有11492字。因此,(2)遼藩第二版的可能性被排除,(2)版每行字數比(1) 版和(4)版只多一字,即每丁20行,一行18字,便造成了“人迎氣口論”的位置前移至第31葉19行,與34葉有很大的距離。因而,幻雲使用的即便是抄 本,只要行數、字數不完全相同的話,“人迎氣口論”就不可能在第34葉的位置。
當然,(3)版(每丁18行、1行17字)、(5)版(每丁22行、1行20字)及(6)版(每丁20行、1行20字)所以“人迎氣口論”都不可能在第 34葉的位置上。即使是以這些版本為底本的抄本,“人迎氣口論”恰好在第34葉的偶然性也幾乎是不可能的。故可以明言,幻雲所引用的《東垣十書本》,只能 是(1)版或(4)版,以及忠實于此版本行數、每行字數的模抄本。那麼究竟是那一系統?
再有,日本最早印刷的醫書是覆刻熊宗立的《醫書大全》(1528),幻雲曾為此刊行作了跋文[6]。其次,是幻雲的至友谷野一柏在一乘谷覆刻了熊宗立的 《勿聽子俗解八十一難經(1536)[7,8]。而且,谷野一柏親筆所寫的現存醫書也是以熊宗立本為底本[9,10]。
還有《東垣十書》所收錄書之一《湯液本草》,其抄本燒片,近年,於1573年燒毀的一乘谷朝倉氏遺跡出土。可以說此抄本一乘谷的傳入,與幻雲等當時的知識 人有一定的關係[11]。這箇燒片抄本的行數及每行字數是完全依照(1)版、(4)版模寫的,如圖5所示,而其殘缺的部分,可以據(4)版補正。因此,燒 片所據底本極有可能是(4)版熊氏梅隱堂本。這些史實,即在室町時代後期熊氏本醫書的流行,及有關幻雲的舊事,可以作為幻雲利用的《東垣十書》本有可能就 是熊氏本系統的傍證。
“扁鵲倉公列傳”的幻雲注中,別處也引用了熊氏本醫書。例如第2頁注,如圖6A右行“熊宗立醫學源流云……”,這箇《醫學源流》是附錄在熊宗立所編刊的 《醫書大全》中的一書。第40頁的注,如圖6B所示,引用了《難經二十三難》,接著記有“熊氏注者……”語,這裡是引用了熊宗立編刊的《勿聽子俗解八十一 難經》。第154頁的注,如圖6C右行所示,有“熊宗立脈訣俗解”語,這是指熊宗立注的《王叔和脈訣圖要俗解》。
以上數例表明,幻雲多處引用了熊宗立編纂,并由熊宗立及熊氏一族刊行的醫書。熊氏一族在福建沿海地域出版書籍,并出售。因而,從當時的交易途徑來看,是比 較容易傳入日本的,出于這種實際考慮,(1)版是中國內陸地方政府出版的藩府本,所以將它傳入日本的可能性極低,對此問題已在別文作過考察[11]。由此 看來,幻雲所利用的《東垣十書》本,是否可以推定為(4)版熊氏梅隱堂本,或其忠實的抄抄本。
另外,(4)版刊於1508年,而幻雲沒于1533年,在(4)版刊行後25年內,傳入日本,幻雲即得以利用。這一點,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中國的出版,與日本接受中國書籍的時間差。
4、幻雲“湯液本草三卷”注語的真偽
“扁鵲倉公列傳”第148頁幻雲注,如圖7右行有:“幻按、湯液本草三卷、海藏王好古所撰也”,這箇“三卷”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為什麼? 不要說(4)版的熊氏梅隱堂本,即便是幻雲沒世以前刊行的《東垣十書》中所收完整的《湯液本草》,也只有上下二卷[6],與三卷數目不合。以後,又出現將下將一分為二的三卷本,如周氏仁壽堂1583年刊本[12],這是幻雲沒後的事了。
以理推之,從幻雲使用的(4)版《湯液本草》二卷來看,對於上卷28丁,下卷如圖8所示竟是152丁。 另一方面,再看一看與(4)版編成完全相同的(1)遼藩第一版本《湯液本草》是否為二卷? 這箇明代原裝訂本藏于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原為152葉的下卷,被分為2冊,故《湯液本草》一書成3卷本。
因此,(4)版的熊氏梅隱堂本,乃至其精抄本的《湯液本草》二卷本,都以3冊裝訂,這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由此也可以理解幻雲之所以有“湯液本草三卷”之語了。
5、結論
幻雲對南化本《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所加注釋中,引用了《脈訣》《湯液本草》《此事難知》《格致餘論》《醫經溯洄集》等書,此5種書雖與《東垣十書》中所收錄書相同,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是明初《東垣十書》編刊以前的單行本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得出以下結論:
(1)幻雲是據《東垣十書》本引用上述5書的內容。當然,此記載是在幻雲逝世的1533年以前,所以可以認定,這是至今為止,《東垣十書》傳入日本并被引用的最早記載。
(2)幻雲使用的《東垣十書》本,極可能是明1508年刊行的熊氏梅隱堂版、或者是行數乃至每行字數都完全忠實於此本的抄本。此本是熊氏《東垣十書》刊行後僅25年內就傳入日本,并被引用的可靠的證明,也是對室町後期熊氏本醫書流行、傳入的時代熱潮的追憶。
(3)熊氏梅隱堂版的《湯液本草》雖然是二卷,而幻雲注卻說“湯液本草三卷”,這一點可以作以下解釋,即原152葉的下冊,被一分為二,加之上卷1冊而成3卷本,進而又誤“三冊”為“三卷”,這種“卷”與“冊”的混淆在古書中并不為奇。
「本稿要旨於1995年6月日本醫史學會總會,與宮川浩也、小曾戶洋連名發表(《日本醫史學雜誌》41卷2號、104-105頁,1995),今作部分補充及訂正」
引用文獻及注:
[1]關信之、小曾戶洋、真柳誠“關於國寶宋版《史記 扁鵲倉公傳》幻雲注中所引用的醫書”《日本醫史學雜誌》36卷1號、23-25頁,1990
[2]真柳誠“《東垣十書》解題”,小曾戶洋、真柳誠編《和刻漢籍醫書集成》第6輯解說2-18頁,enterprise,東京,1989
[3]個人藏。
[4]據小曾戶洋“《萬安方》引用書名人名索引”(未發表)及小曾戶洋“《福田方》引用文獻名索引”(未發表)。
[5]小曾戶洋“《醫經溯洄集》解題”,小曾戶洋、真柳誠編《和刻漢籍醫書集成》第6輯解說56-62頁、enterprise,東京,1989
[6]小曾戶洋“《名方類證醫書大全》解題”,小曾?戶洋、真柳誠編《和刻漢籍醫書集成》第7輯解說2-12頁、enterprise,東京,1989
[7]真柳誠、小曾戶洋“日本現存第二醫書印刷版木”《漢方之臨床》37卷4號360-362頁,1990
[8]真柳誠、小曾戶洋“福井三崎家寶藏品-越前版《俗解難經》”《漢方之臨床》42卷7號794-796頁,1995
[9]小曾戶洋、真柳誠“一柏自筆《難經抄》”《漢方之臨床》42卷8號922-924頁,1995
[10]小曾戶洋、真柳誠“一柏研究熊宗立本《內經》古鈔本”《漢方之臨床》42卷9號1050-1052頁,1995
[11]真柳誠“朝倉氏遺跡出土《湯液本草》”《日本醫史學雜誌》39卷4號501-522頁,1993
[12]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
[13] 這是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館藏中醫線裝書目》(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6)第77頁所載,《湯液本草(三卷)》(子21-1298)為「2 明刻 本」。目錄中所載其他版本,只是簡單地總稱為三卷,「明刻本」。在1995年4月27日親見此本,為明代裝訂,2卷3冊(上卷1冊、下卷2冊)本,料紙為 白綿紙,每半丁10行,每行1字,黑口、巾箱,據此,可以認定這是為遼藩第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