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柳诚《儒医精要》解题 (马继兴、真柳诚、郑金生、王铁策《日本现存中国散逸古医籍的传承史研究利用和发表(第1报)》17-19页,1997年3月,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亚州中心助成报告书。陈捷翻译)

《儒医精要》解题

真柳 诚(日本国立茨城大学)
[底本]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日本江户庆安元年(1648)印本(303函28号、昌平黉旧藏)[1]、1卷1册。序文3叶,正文44叶。四周双边,大黑口,上下黑鱼尾。每半叶匡郭纵约17.7cm,宽约16.0cm, 序文8行13字,正文11行18字。

[版本与收藏者]

   中国明嘉靖7年(1528)序刻本:佚。

   日本江户庆长19年(1614)和歌山见宜堂古活字印本,1卷1册: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藏本(本3658)[2]。

   日本江户庆安元年(1648)京都上村次郎右卫门刻本,1卷1册: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本(本馆壬-1-2-6)[3],日本鹤见大学图书馆藏本(490.9-C)[4]。

  日本江户庆安元年(1648)印本,1卷1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本(303函38号, 江户医学馆旧藏)[1],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藏本(干3094,干3095,杏5314)[2]。

[成书与传承]

   本书有嘉靖7年(1528)赵继宗自序,谓由礼部刊行。俞弁《续医说》(1537年序刻本)亦云:“余近见赵继宗《儒医精要》一书”[5]。可知该书成 于1528年,并有同年礼部刻本。但是中国(含台湾)及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的藏书目录既不载这一礼部刻本,亦未着录其他中国、朝鲜刻本或抄本。

  此书有日本庆长19年(1614)古活字本,所据底本即嘉靖7年序刻本。说明在此以前, 该本已传入日本。庆安元年(1648),京都的上村次郎右卫门以整版覆刻古活字本。此外, 还有无上村次郎右卫门刊记的后印本。这些和刻本流传下来的极少,在日本也只有上记8部。

[作者]

  作者赵继宗,号敬斋,明慈溪(今属浙江)人。弘治3年(1490)三甲第62名进士[6]。据本书自序,赵氏因进士时多病,访请名医,服药无效,自考历代方书脉理药性,配合调治, 始愈。后任知县及历升佥事等官,凡遇官僚军民人等有患诸症,具继宗处方用药,并无失误。广东佥事时遭弹劾,归休林下。后专心医学。所着有伤寒、伤暑、杂症、痘疹、脉诀、活人医法、本草切要及大小、男女、内外诸方二十余本。又举诸症精要共三十三篇,录为一帙。

   此外,《续医说》(1537年序刻本)中有“近时慈溪赵继宗着《小儿痘疹全书》板行于世”[7]之语,《医藏书目》(1618年成书)亦有“痘疹全书一 卷、赵继宗”[8]的记录,可知他的著作《(小儿)痘疹全书》一卷在1537年以前也已经刊行。不过该书此后在中国、日本及朝鲜均不见记载,似乎早已佚失 了。《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有江户刻本《痘疹慈幼津{木+伐}》,题赵继宗撰[9]。但该书实际上是明无名氏撰、明王来仪刻本的江户享保4年 (1719)翻刻本,与赵氏无关。赵继宗著作传世的只有《儒医精要》。

[内容]

  本书自序云:“又举诸症精要共三十三篇,录为一帙”。实际是一部以医论为主的著作。由以下各篇构成:

    医道、人身五脏之图、论人身有天地三阴三阳之六气、脉理(三部九候、脉有阴阳、脉有呼吸、脉有动止、脉有轻重、五行之相生)、(五脏部位之所在)、论王叔 和左关左尺与三焦及命门属火之误、论王叔和十二经脉之有差、论诊脉专主王叔和脉诀分各脏与左右手歌诀之误、论诊脉有先后、男女之脉不同、论伤寒不必传经、 论伤寒吐汗下三法之误、论伤寒称四时之误、论伤寒阳毒阴毒等症、论暑病、论伤暑脉法治法、论世人言痰火之误、论痰为诸病之误、论狂病为痰之误、论表里治 法、论疮痘治法、论玉石药、论二陈汤、论补阴之误、补心丸论、论用药不宜执方、识汤液与集要不可者三、论药有不宜火制者、论风病、本草伤寒药性、补心丸 (加减)、(五脏图解说)、论受孕之理、谕生脉之剂。

[影响]

  从上面揭载的本书篇名多用“论……之误”也可看出,该书多直接攻击前人论说,阐说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当时较为流行的朱丹溪医说有不少批评。为此,9年之后问世的《续医说》对其进行了如下严厉批判[5]。

    “余近见赵继宗《儒医精要》一书,驳丹溪专欲补阴以并阳,是谓逆阴阳之常经,决无补阴之理。二辩王叔和命门属火之误。三辩张仲景伤寒无汗吐下法。四辩张洁 古无中暑中热之分。五辩中风无火气湿三者之论。六辩十二经之脉差缪。赵公偏执己见,妄立邪说以欺人,乖悖经旨,得罪于名教多矣,噫!仲景叔和,医之圣也, 百世之师也。继宗何人,而敢轻议如此。多见其不知量也”

  《续医说》对《(小儿)痘疹全书》也有全面辛辣的批判[7]。大约正是因为赵继宗的两部著作在问世之后不断受到这类批判,所以后来在中国未再复刻,不入之后便散佚了。

   如上所述,《儒医精要》在日本曾于1614年和1648年刊印过3次,但现存本却只有8部。当时朱丹溪著作在日本也大为流行,《续医说》在万治元年 (1658)和宝历13年(1763)得到刊行[10]。《儒医精要》传世之少,或许与这些情况有关。此外,日本尚有正德3年(1713)刊行的久保政新 (甲介)着、冈本一抱重订《儒医精要释义》3卷3册。该书亦仅有8部存世[11]。
 

[文献]

[1]《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199页上栏,东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1956)。

[2]《杏雨书屋藏书目录》376页左栏,大阪、武田科学振兴财团(1982)。

[3]《东北大学所藏和汉书古典分类目录 汉籍》子部238页下栏,仙台、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1976)。

[4]《汉方与泰西医学》29页,横滨、鹤见大学图书馆(1994)。

[5]俞弁《续医说》(影印日本万治元年刻本)卷1第10叶,影印《医说》下册所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6]李云等《中医人名辞典》625页左栏,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7]前揭文献[5],卷1第5叶。

[8]殷仲春《医藏书目》(影印中国顺治13年重刻本)94页,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

[9]前揭文献[1],215页上栏。

[10]小曾户洋“和刻汉籍医书总合年表-书名索引”《日本医史学杂志》37卷3号,410页(1991)。

[11]国书研究室《增订版 国书总目录》第4卷226页,东京、岩波书店(1990)。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