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
真柳诚“汉字文化圈接纳中医学的史学倾向”《中华医史杂志》36卷2期115页,2006年4月

·“双中北”医史讲座·
汉字文化圈接纳中医学的史学倾向(提要)

真柳 诚(作者单位:日本水户市,茨城大学人文学部)


    从古至今,汉字文化圈内的中国周边国家接纳并吸收中国医学,进而形成本国固有的传统医学。根据本人目前为止对现存古医籍的调查,韩国、越南、日本等国的医学大体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日渐明朗。

    在各国接受中国医学初期,日本、韩国均受到唐宋医学全书的影响,引用中国医书中适用于本国的部分,编撰成临床医学全书。如日本的《医心方》(984)、李 氏朝鲜的《医方类聚》(1477)等。同时也汇集本国原有的医药,编撰成日本的《大同类聚方》(808)、朝鲜的《乡药集成方》(1433)等书。中期主 要是在引用明朝的临床医书的基础上,编撰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医学全书,如日本的《启迪集》(1574)、朝鲜的《东医宝鉴》(1611)、越南的《医宗心 领》(1770)等。与此同时,从中期到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痘疹医书及明朝各类医学全书,均被各国反复刊刻。另外,夹杂有汉字的各国医书译本的出现, 也是这些周边邻国共同的现象。

    然而,只有日本存在一种独特的现象,即日本复刻中国古典医书及其相关的研究著作多达141次,而在朝鲜仅20次,越南更是未见。且日本研究中国古典医书的 文献,仅江户时期就有767种现存。同类书籍越南见6种,朝鲜仅见1种。那么,为什么只有日本如此重视研究中国古典医籍呢?

    首先,应该考虑在周边国家只有日本是岛国的地理因素。日本和中国往来交通不便,因而不能直接向中国人请教,只能视书为师,亲自去研究难解的古典医书。并 且,在19世纪以前只有日本未与中国直接交战,没有被统治的经历,无须有意识地排斥强大的外来影响而突出本国的文化。因此经济日本怀着亲近感深入中国文 化,研究中医古籍。其次,日本不存在科举制度,拥有学识和技术的医师被看作一类贵族或学者,能够获得极高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各种权利,因此热衷研究中 国古典医书。在没有上述条件的朝鲜或越南,虽然同样利用中国临床医书,却不会去研究与临床关联不大的他国古典医籍。其它领域的汉籍也极有可能见到同类现 象。

    【作者简介】真柳诚(1950年~),日本籍。1992年在日本昭和大学医学部完成研究生课程,获医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今,为日本国立茨城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研 究方向及专业特长是以文献学为基础的东亚传统医药学史及其交流史。著作有与小曾户洋编辑并解题的《和刻汉籍医书集成》(全70种书,467卷)等40部; 论文有“林亿等将仲景医书的桂类药名改为桂枝”、“日本江户时期传入的中国医书及其和刻”、“《灵枢》源于高丽政府所藏本《针经》”等158篇。
(全世玉  翻译)
(收稿日期:2006-03-23)
【参考】《中华医史杂志》36卷2期114-115页,2006年4月
·“双中北”讲座·
日本真柳诚教授报告会纪要

全世玉(作者单位:100700,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2006年3月16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的“双中北” 医史讲座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该系列活动的第一次学术报告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举行,日本国立茨城大学人文学部真柳诚教授主讲“汉字文化圈接纳中医的史学倾向”,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郑金生研究员点评,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教研室梁永宣副教授主持。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朱建平研究员对真柳诚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真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双中北”医史系列活动的内容,指出本项活动旨在加强医史研究,提高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促进医史学科的发展。

    真柳诚教授在演讲中首先阐述了中国医学在各国不同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名称变化,并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对待传统医学的不同态度上。他认为 汉字文化圈由主要以汉字表达各自语言的国家组成,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由于各国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所以它们在接纳中国传统医学的同时又构建起自 己的传统医学。过去,在研究本国传统医学历史时,研究者经常要与中国进行比较,而这种比较并非是十分准确的。想要进行多个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并得出较为客 观的结论,就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尺度。真柳诚教授认为这个统一的尺度就是医学古籍,即首先要了解各国是如何接受中国古医籍的。

    真柳诚教授历经20余年,实地调查了世界上收藏有古医籍的众多图书馆,其中日本30多家,中国15家,台湾7家,韩国4家,越南2家,英美各3家,意大利 2家,荷兰和德国各1家。由此总结出日本、韩国以及越南各国现存古医籍的特征和倾向。例如:日本现存古医籍在数量上仅次于中国,保存了汉以来的各朝医学古 籍,其中写本中最早的是敦煌古医书,刻本从宋代起,各朝医书均有保存;现存于韩国的古医籍约有300余种,汉代以后各朝医书均有收藏,而以明清时期的医书 占多数,朝鲜版多为刻印的明代医书;在越南见到的300多种医书中,刻本不足50种,且中国刻本只有清版。真柳诚教授同时归纳出日、韩、越三国古医籍的共 同倾向,即初期主要受唐宋医学全书的影响,中期则受明代的影响较大。各国出版的中国医书大部分为临床书籍,且其中的和刻医书多在8卷以内。

    根据真柳诚教授的调查,各国复刻的中国古典医书及其相关的研究著作以日本为多,朝鲜则远远少于日本,在越南则未见。为什么只有日本如此重视对中国医学及其 医籍的研究呢?真柳教授从地理、历史和政治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真柳教授认为,从中医古籍的发展演变可以推测出,其它领域的中文古籍也极有 可能会有类似的现象。

    真柳诚教授演讲结束后,郑金生研究员对该演讲作了精彩而中肯的点评。他首先肯定了真柳诚教授20多年的研究成果,并将其研究方法归纳为“量化史学”,即所 得出的结论是以充分的数据统计为依据的。郑金生研究员对真柳诚教授所归纳的三点原因,提出了不同看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廖育群研究员则在充 分肯定真柳教授对医学书籍的统计方法的同时,也对其中分析问题的依据提出了个人看法。

    演讲和点评结束后,与会者针对演讲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真柳诚教授也对日本研究中医古籍的时代特征、中国温病学派对日本的影响、汉方医学教育现状、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等广泛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陶广正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梁嵘教授、北京大学陈明博士以及来自“双中北”单位的师生及研究者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据悉,“双中北” 医史讲座共分为五个系列,分别是外史(医学史外史研究)、反思(反思医史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进展(国内外重大研究进展)、问题(对当前中医发展重 大问题提出医史学界的看法)系列。计划每月一讲,在“双中北”四个单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