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2000年10月,第十届中国本草学术会议发表,湖南炎陵

《本草和名》所引亡佚古医籍备考

肖永芝

    《本草和名》是现知日本最早的本草学著作,为平安时代源濑朝大医博士深江辅仁奉敕编撰,成书于延喜十八年(918)年,相当于我国后梁时期。此书由上、下二卷组成,以《新修本草》第三至第二十卷正文中的药物为主体,同时补充了各种《食经》及《本草稽疑》、《本草拾遗》等书中的药物,总计收药1025种,其中有850种为《新修本草》的药物。全书卷篇次第及各卷中药物的排列顺序均依照《新修本草》,每味药物记以正名、各种异名及出处,多数标记日本名称(和名),部分列出日本产地,个别简述功用主治。在异名及出处部分,引用了大量中国唐以前的本草著作及古医方书,其中不乏中国早已散逸失传的古医籍,今仅选择其中一部分简述如下。
 

一、本草专著

1、《释药性》
    此书不见于史志目录记载,在源顺的《和名类聚抄》中曾引用数次。《 本草和名》引用此书101处,见于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十八、二十各卷。

 2、《释药》
     此书不见载于史志书目,丹波元胤 《中国医籍考》载“程氏伊《释药》,《医藏书目》四卷,未见。”《本草和名》引用此书计17处,见于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各卷。

 3、《本草杂要诀》
   此书在《本草和名》卷首题为《本草杂要诀》,正文中则简称《杂要诀》,计引用85次,见于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三、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卷。此书不载于各种书志目录,作者及成书年代无从考证,唯《医心方》卷三十引有《杂要诀》佚文1处。

 4、蒋孝琬注
    《本草和名》第十二卷枸杞条下引有“蒋孝琬注”一条。蒋孝琬为唐初之人,显庆四年曾参加《新修本草》的编撰工作,时任朝请郎太常寺太医令。《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有《杂注本草》一书,题“蒋孝琬加注”,《本草和名》所引即此书。《医心方》卷一引有“蒋孝琬”1处,与《本草和名》所引当出自一书。

 5、《本草稽疑》
    《本草和名》征引《本草稽疑》计57次,见于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二十卷,尤以第二十卷中引用最多,用以补充了33味药物名称,此即卷首所称的“本草外药”。《本草稽疑》一书不见于史志书目著录,作者及成书年代无从考证,日本的《医心方》及《类聚和名抄》曾引用过此书。

 6、《药诀》
    此书不见载于史志书目,也未见他书引录,仅《本草和名》第三、四、五、六、九、十五、十六卷存有此书佚文30处。

 7、《本草疏》
    《本草和名》卷首题有《本草疏》之名,正文引用时则简称为“出《疏》文”、“出《疏》”、“《疏》曰”等,在第五、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卷共出现21次。此书未见各种书志著录,除《本草和名》外,仅在《和名抄》中被引用过数次。

 8、《五金粉药诀》
    此书不载于史志书目,也未见其他书籍引用,仅《本草和名》第四、十六、十八卷录其佚文3处。
 

二、诸家食经

 9、《七卷食经》
    《本草和名》第五、九、十二、十三、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卷引《七卷食经》计39次,但此书不见于史志书目著录,《医心方》中转录《七卷食经》或《七卷经》佚文数十条,从所引佚文可以窥知,此书所述内容涉及食性、食宜、食疗、食禁等。

 10、崔禹锡《食经》
    《本草和名》转引此书131处,见于第五、八、九、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卷,或题“崔禹锡《食经》”全称,或简称“出崔禹”。《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有“《食经》四卷,崔禹锡撰”。《医心方》引有此书佚文数十次,从其佚文的内容看,当为食物本草专著。日人丹波元简《中国医籍考》云:“按是书《源顺类聚抄》所引字训,较诸本草及小学之书有不同者,盖以菌为葺,销售量为辛菜……均是六朝间之称。”

 11、《新撰食经》
    此书未见中国史志书目记著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载七卷,其他医书,甚至连《医心方》中均无转载,唯《本草和名》第二十卷引录此书药名8种。冈西为人《宋以前医籍考》推测此书即《七卷食经》。

 12、《食经》
    《本草和名》引有《食经》3处,见于第六、十四、十七卷。按历代史志书目所载及后世之书所引《食经》很多,如有崔浩《食经》、孟诜《食经》、马琬《食经》、竺氏《食经》、卢氏《食经》等,不知《本草和名》所引为何种《食经》。今大英图书馆尚保存有孟诜《食疗本草》的敦煌残卷本。

 13、马琬《食经》
    此书首载于《隋书-经籍志》,云“《食经》三卷,马琬撰。”《和名抄引用汉籍》作“乌琬《食经》”,《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则云“马琬撰”。《医心方》引有马琬《食经》十多条,《本草和名》第十三、十七卷引有此书2处。
 

三、诸家音义

 14、杨玄超《音义》
    杨玄超《音义》是《本草和名》引用次数较多的书籍之一,除第二十卷外,其他各卷均有其佚文,初步统计共出现142次之多,书中或直题“杨玄超《音义》”,或简称“杨玄超”,甚至仅书为“杨”,大多用以标注疑难字词的读音。按杨玄超《音义》不知为何书,据冈西为人《宋以前医籍考》“《和名抄引用汉籍》医方,《本草音义》,杨玄撰,引用三回。”疑杨玄超《音义》即《本草音义》。又,《日本国见在书目录 》载有《本草注音》一书,亦题为“杨玄撰”,不知与杨玄操《音义》有何关系。杨玄超为唐初之人,曾撰《素问释音》、《针经音》、《撰注黄帝明堂经》等书。

 15、《仁■音义》
    《本草和名》征引此书计197次,也是被引用较多的书籍之一,除第四卷外,其他各卷均有引用,多用以注音,或云“出仁■《音义》”,或直书“仁■音某”。此书隋唐宋诸志均未著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有《新修本草音义》一卷,题为“仁揖撰”,疑《本草和名》所引即此书,“■”为“揖”之误。

 16、甄立言《音义》
    《隋书-经籍志》载“《本草音义》七卷,甄立言撰。”《新唐书-艺文志》同,而《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则记作三卷,可见此书传至日本后已经少了四卷。《旧唐书-甄权传》曰:“权弟立言,武德中累迁太常宰……撰《本草音义》七卷。”《本草和名》第十三卷卫茅条下引有甄立言《音义》1条,当即此书。
 

四、方书

 17、《华佗方》
    此书首载于《隋书?经籍志》,云:“《华佗方》十卷,吴普撰。”此后旧、新唐志、宋志等均有载录,均称为华佗弟子吴普所集,《肘后方》、《小品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心方》中引有此书佚文。北宋校正医书局曾用此为校勘资料,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存有此书内容,但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中称此书“佚”。《本草和名》卷八黄芩条引载《华佗方》1处。

 18、《范汪方》
   此书又称《范东阳方》,是东晋范汪所撰的大型方书。《隋书-经籍志》所载“《范阳东方》一百五卷。”即指此书,但《小品方-序录》称此书有一百零九卷。梁陶弘景《本草经序录》中曾提到此书,云:“余世祖以来,务敦方药,本有《范汪方》一部,斟酌详用,多获其效。”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一“大医习业”中也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熟谙范东阳经方。可见此书直至唐代仍被视为医家必读之方书。此书早佚,《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中保存有大量佚文。《本草和名》引《范汪方》35处,见于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六、十八各卷。

 19、《耆婆方》
    《本草和名》引用《耆婆方》3处,见于第六、八、十四卷。此书不见史志所载,但以“耆婆”贯名的医书有《隋书-经籍经》的《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二卷、《宋史-艺文志》的《耆婆要用方》一卷等。《医心方》中引用此书数十次,内容涉及临证各科,当为综合性方书。又,日本真福寺所藏抄于十二至十四世纪的古医书断简中也保存有《耆婆方》的佚文。

 20、《新录方》
    《本草和名》引此书一次,出第十一卷蚤休条下。此书虽不见载于隋、唐、宋志,但曾被《医心方》引用过上百次,内容述及临各科、服食、养生等。日本真福寺收藏的古医书断简中也存其佚文。又《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载“《新录军要方》五卷,魏孝澄撰。”《和名抄引用汉籍》记有魏孝澄所撰的《新录单要方》,二者当为一书,“军”为“单”之误。不知《本草和名》所引《新录方》与此书有无关联。

 21、《广利方》
    《本草和名》第九卷王瓜条下引用《广利方》一处。此书全称《贞元集要广利方》,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凡五卷。据《旧唐书-德宗本纪》,是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颁行的一部实用方书。通过《医心方》所引佚文,可知其内容涉及临床各科。

 22、《练名方》
    《本草和名》第四卷金屑条下云:“金屑者,日之精也。出《练名方》。”按此书诸志均无载录,唯《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载有《练石方》一卷,疑《本草和名》所引即此书,“名”为“石”之误。
 

五、养生类著作

 23、《神仙服饵方》
    《本草和名》引此书29次,见于第三、六、七、十二、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卷。此书不见史志书目记载,除《本草和名》外,也未见其他书引用,作者、成书年代等均无法考证,仅从书名推测其当为养生类著作。又,《隋书-经籍志》载“《服饵方》三卷,陶隐居撰。”不知与此书有何关系。

 24、《太清经》
    《本草和名》征引此书计46处,除第十四、十六、二十卷外,其他各卷均可见其佚文。此书不见载于各种史志目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贯以“太清”的书有《太清神丹中经》、《太清神仙服食经》、《太清诸丹要录集》、《太清玉石丹药要集》、《太清诸草木方集要》等。《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有《新修诸要太清秘方》、《新修太经秘方》二书,不知《本草和名》所引《太清经》与这些书有何关系。从《医心方》所保存的《太清经》佚文分析,内容涉及养生的诸多方面,当为道家养生类著作。

 25、《养性要集》
    《本草和名》引用此书10处,见于第八、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八几卷。此书不见史志书目记载,从书名推测,亦为养生类著作,除《本草和名》外,《医心方》卷三十引有佚文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