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箅”字诸变

沈澍农

    中医古籍中的疑难字,常常是一个常见字由于种种变异因素引起字形的变化而导致的。只有通过对字形、字音等因素的考察,还原出本来该用的字,才能正确理解疑 难字所在的古代医学文献。但迄今为止,这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充分,以致在中医古籍阅读、注释的实践中,疑难字被误释或不能识读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需要中 医文献和医古文工作者作长期细致的研究,力求较为全面地破解中医古籍中大量存在的文字变异现象,整理、编撰成一部专用工具书,方便读者应用,减少阅读和注 释实践中的错误。本文谨举中医古籍中“箅”字的变异情况作为示例。

    “箅”,是甑(古炊具)中作隔层用的竹屉。这是古人常用的器物,今人口语中也有时会提及,但说到字的写法,则可能知之者较少。考《说文》:“箅,蔽也,所 以蔽甑底。”可知作“箅”为基本写法。因其用于甑中,故有“甑箅”之名;因系炊饭之用,故又有“炊箅”之称;入药用时多取年久败坏者,故又称为“弊箅”。 “箅”常见有两个变写:一是变换声符写作“箄”。《集韵》云:“箄,甑蔽。”二是写作“蔽”。“蔽”与“箅”音近,《说文》以“蔽”释“箅”,应是解释 “箅”的名义之由来,故也可直接以“蔽”记之。上述各名里的“箅”古籍中也有写作“箄”和“蔽”的。例如:

    《雷公炮炙论·序》:“弊箄淡卤(常使者甑中箄,能淡盐味),如酒沾交(今蜜枳缴枝,又云交加枝)。”2⑴(按括号中为原书小字注。)
    庾信《哀江南赋》:“敝箅不能救盐池之鹹,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3⑵(按“敝箅”同“弊箄”。)
    《雷公炮炙论·昆布》:“凡使,先弊甑箄同煮,去咸味,焙,细剉用。每修事一斤,用甑箄大小十个,同昆布细剉,二味各一处,下东流水,从巳煮至亥,水旋添,勿令少。”4⑶
    《千金要方》卷六第七:“治喉痹卒不得语方……烧炊箅作灰三指撮,水服之。”5⑷
    《千金要方》卷二第八:“治子死腹中若衣不出,欲上抢心方……取炊蔽当户前烧服之。”6⑸
    《千金翼方》卷二十四第八:“矾石沥,主干湿痒及恶疮白秃方……右陆味,切诸药令如指大,先取甑蔽仰铜器上,内甑中,以药安蔽上……”7⑹

    但是,“箅(箄)”毕竟是较为冷僻的字,故此字在中医古籍中每以变化之形体出现。

    其一,变作“{竹下閉}”、“单”

    《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第六:“凡骨疽百疗不差者……取三家牛棓木刮取屑,三家甑{竹下門内干}各一两,皆烧成炭,合导,疮中碎骨当出数片,差。”8⑺
    《千金翼方》卷二十四第一:“凡骨疽百方治不差方……取三家牛拘木刮取屑,三家炊单各一两,皆别熬成灰,合导,疮中碎骨当出数十片,愈。”9⑻

    此二条为二书别出之同方。前例之“牛棓木”,《圣济总录》等方书同,名义不详,但应即后例之“牛拘木”,即穿于牛鼻中用以控制牛的行动的圈形木条。亦名 “桊”、“牶”。《广雅》:“桊,枸也。”疏证:“枸,犹拘也。今人言牛拘是也。……桊,犹圈束也。”《玉篇》:“牶,牛鼻棬。”《方言》卷五郭璞注: “棓,今连枷,所以打谷者。”由此看来,“棓”与“枷”有一定关系,事实上,“桊”正是拘牛之“枷”。而二例中之“甑{竹下門内干}”与“炊单”,实即前 文数例之“弊箄”、“炊箅”、“炊蔽”、“甑蔽”。按“{竹下門内干}”字实应写作“{竹下閉}”,此字历代字书未见,但据文字之理分析之,此字应为 “竹”部“闭”声,因此应即是“箅”或“箄”的声符变换字。可能是古代的《千金要方》传写者临时提笔忘字,遂改换声符为“闭”,故属自创之俗字。但正因其 为自创,且影宋本中此字下方中部又小有讹变,更增加了辨识的难度,故迄今各种《千金要方》校注本中皆未能识读此字。后例所谓“炊单”,本来属于难考之词, 但因有前例可资对比,故知“炊单”亦当为“炊箅”、“炊箄”之形误。特别是“箄”字形坏之后很容易误成“单”。本方还收录在后世两部大型方书中,都被误抄 作“炊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附骨疽》载为:“炊单,烧灰,叁家者各壹两。”10⑼《普济方》卷二八七《痈疽门·附骨疽》中大致相同。11⑽

    其二,变作“箒”

    《千金要方》卷六第七:“治卒咽痛方:烧炊箒一枚,浆水服方寸匕。”12⑾

    “炊箒”者,实有其物,系灶台清扫洗涮之具。但《千金要方》后附《考异》云:“诸本箒作箅。”参照前数例,当以作“箅”为是。盖其字较为冷僻,故多有变 异。与上举形误为“单”之例相类,如果祖本作“箄”,形坏之后也很容易误成“箒”。《普济方》卷六一《咽喉门·咽痹》:“又方(出《肘后方》):用烧炘 〔炊〕箅作灰三指撮,水服之。一方用炘〔炊〕箒烧为末,浆水服一匕。”13⑿该条正方作“炊箅”,异方作“炊箒”,也正反映了传抄中的变化。若以常理来 看,炊箒污脏不堪,不宜内服,故亦当以“炊箅”为是。他方亦偶见用“炊箒”,见于原出《太平圣惠方》的一则治疬疡的外用方,尚属可疑;若内服者可以肯定是 “炊箅”之误。

    其三,变作“荜”

    《医心方》卷五第七十:“《小品方》治喉痹卒不得语方:……取炊甑荜烧作屑,三指撮,少水服之即效。”14⒀

    俗字草头、竹头相混,“荜”即是“筚”。“筚”本指篱笆,在此亦当指蒸饭器中的隔屉。本条与前举《千金要方》卷六第七“治喉痹卒不得语方”应为同方,而彼 条正作“箅”。按“筚”繁体为“篳”,与“箄”虽有笔划多寡之别,但构字轮廓相似,且二字又为同音,则俗字以“筚”代“箄”就是很容易发生的了。

    以上所列变异大致可如下图(个别字机制可作别解,如“筚”可以是音变):

  



同源
  
箄的形讹 1

篳(蓽)
异体

箄的形讹 2

俗体
{竹下閉}
箄的形讹 3

              
    此外,《汉语大词典》有关“箅”的词条只见有“甑箄”一条,且所举书证为清人唐训方《里语徵实》之例,当据上文所列条文选取更早书证,并增补“炊箅”等词 条。

引自《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见岳麓书社《中国医学大成》(三编),第三册,20页。

引自《文苑英华》卷一二九《哀伤一》,中华书局19665月第1版,592页。

引自《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见岳麓书社《中国医学大成》(三编),第三册,201页。

《备急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宋本,19829月第1版,P124

《备急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宋本,19829月第1版,P33

《千金翼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元大德梅溪书院本,19555月第1版,P293

《备急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宋本,19829月第1版,P408

《千金翼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元大德梅溪书院本,19555月第1版,P282

《圣济总录》,上海文瑞楼据元大德本石印,1919年版,卅八册,P8

《普济方》,中医古籍出版社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医家类,19861月第1版,第24册,485页。

《备急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宋本,19829月第1版,P125

《普济方》,中医古籍出版社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医家类,19861月第1版,第16册,643页。

《医心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日本安政本,1955年6月第1版,P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