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金德鉴与日本冈田所的学术交流

 

       梁永宣 *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明治维新期间的18722月至4月,日本儒医冈田篁所自费前往中国江南上海、苏州一带畅游,途中经他人介绍而专程寻访了上海名医金德鉴先生。回国后冈田篁所发表《沪吴日记》,其中记载了二人的短暂交往,从中可了解金德鉴的确切年龄及其著书情况。

关键词:金德鉴;冈田篁所;《沪吴日记》

 

金德鉴,字保三,号前释老人,为清代江苏名医。其生平著述等为下列诸书所载:《清史稿·艺文志》、《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吴县志》、《中国历代医家传录》、《中医人物辞典》、《中医人名辞典》、《芥子园画谱》、《海上墨林》等。

综诸家之说可知,金氏为江苏元和县人,精医,悬壶沪北,并工山水。因少时曾患烂喉丹痧之证,蒙陈莘田(清江苏吴县人,名医,外科尤精)诊治后始得痊愈,由是潜究喉科。并钻研《灵枢》、《素问》、《难经》诸书,并善灵活运用。曾辑有《喉科枕秘》、《烂喉丹痧辑要》二书,同时中国中医研究院还藏有清同治七年戊辰孙云斋刻本《金氏医书四种》,内含前二书及清·华岳撰《急救霍乱方》、葛可久撰《十药神书》[1]。但遗憾的是,所有资料中均未明列金德鉴的出生年代。

几年前,笔者赴日研修有关中日交流史料时,有幸阅览了日本汉方大家矢数道明先生的个人藏书,题为《沪吴日记》。通过研究原作者冈田篁所写作的中国旅行日记,了解了许多清代中国医药界客观状况[2],同时还意外获得了有关金德鉴的珍贵资料。那么,冈田篁所何许人也?

冈田篁所,肥前长崎人,名穆,字清风,通称恒庵、篁所,又号大可山人。生于日本文政三年(1820)[[3]],幼时曾至大阪游于彦根藩士、日本阳明学派著名人物宇都木静区门下[[4]]17岁时正式入其师。后因恩师被害,返回长崎以医为业。24岁时又远离家乡,赴江户入著名医家多纪元坚门下学习(据日本著名汉方大家矢数道明先生的研究为弘化二年,即25岁)[[5]],学成后归于长崎,续开医业。此外,冈田氏还曾随日本著名儒者野田笛浦习业,他本人涉猎书典,傍及诗文及书画,颇有文才。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汉方医家。明治36年(1903年)219日逝去,享年84岁。

日本江户幕府统治期间,从宽永16年(1639年)始,到嘉永6年(1853年)为止,实行了所谓的闭关锁国政策,为了取缔基督教及天主教的传播,他们将与国外的贸易关系只限于平户和长崎;除奉书船外,严禁一切船只出海航行。禁止日本人通航于海外,并曾无条件禁止居住在海外的日本人返回日本。因此,极大地阻碍了日本人与外界的交往。明治维新以后,国禁大开,一些关心海外的人士纷纷打点行装出游,冈田篁所即是其中之一人。他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正如下文中所介绍的《沪吴日记》中所载:欲窥“中国文化之一斑”, 谒文墨之士”,“谒有德君子,请大教”;“问收藏家,观古贤之遗墨”;“登名山探胜景,览佳山水”,同时面会之前在日相熟的中国老朋友。

冈田篁所一行三人,于明治5年(1872年)壬申春213日启程,至413日返回长崎,前后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中国江南上海、苏州一带。随同作者一道来访的有邑人松甫永寿及中国苏州人汤韵梅。作者虽不会说汉语,但每到一处,都采用汉语笔谈的方式与中国人交流,而且冈田保留了所有的笔谈记录原稿。当年返回日本后,冈田即将此原稿整理成文,题为《沪吴日记》。但当时并未立即刊印,“藏筐底久矣,未肯示人”[[6]]。后冈田友人菊池纯游于长崎港期间,偶见此书,通览后感其文稿言语真率,故随批随评,促成上梓。于是《沪吴日记》一书于明治廿三年(1900年)刊刻。原书包括:序、题词八叶,有菊池纯序、兰田韩中秋送辞,正文上部廿叶,下部卅九叶,其中上部载213日至37日间上海之见闻,下部为38日至413日间苏州等地轶事。下部文后有辱知张子昉、石津发之跋语,兰田韩中秋未定稿“题沪吴日记”,栗园浅田“读沪吴日记呈篁所先生”,末为作者之男冈田景之识语。之后笔者发现,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亦存同书一册,题明治二四刊[[7]],二书内容算式完全相同。

那么,冈田篁所是怎样与金德鉴相识的呢?

原来,冈田氏在前往中国之前的1871年,结识了经海路赴长崎的中国朋友金嘉穗,金氏名邠,号道庵,后受尾州候之聘定居于距长崎二百余里的尾州(今之名古屋)。在与金氏的交往中,冈田得知,苏州有一顾骏叔先生(名承,号乐泉),收藏各种物品颇富,因此在赴中国的行程中,寻求拜见顾骏叔成为冈田的重要任务之一。自1872215日中午抵达上海后,冈田便游访观赏上海的街景、药铺、书肆、古玩书画铺、浴室、教堂、诊所等处。遇到感兴趣之处,即敲门而进,自我介绍,随即开始笔谈。37日离开上海后,一路行船经溇泾,过徐家汇、青州县,于11日抵昆山县。途中,冈田逢人便打听顾骏叔的下落。行至昆山县城时,恰好遇见一位名为王正帆的人上船来访,此人自述曾于同治二十三年(此处可能有误,因同治仅有十三年。当为二、三年,即18631864年)三渡日本。幸运的是,王氏与顾骏叔、金嘉穗二人俱相识,且详知两家近况,并特地告知金嘉穗夫人已经物古多年,而他还有一位族叔祖金保三(即金德鉴),在上海二马路行医。得知这些消息后,冈田在苏州期间的寻访均围绕顾骏叔为核心(笔者将另文论述)。在畅游苏州之后,于329日再返上海,并于47日特地前去拜访了金德鉴氏。关于二人的见面过程,原文是这样描述的[[8]]

七日雨

同徐耕园访金保山。余书曰:贤姪金嘉穗之来长崎也,与弟最善。本年三月之初,弟游苏州,欲问同氏之夫人报安,适有王正帆者,曰金保三先生,即嘉穗之伯祖父,现在上洋二马路。弟数日前再还上海,问之徐耕园,耕园曰:先与先生固相识,故今与耕园共来敢谒。篁

保三曰:久仰大名,先蒙光顾,曷甚欣幸。舍姪孙邠卿,未识在贵国得意否?请教。金德鉴顿首拜。

闻邠兄近况顺吉,一国之士皆仰望焉,可喜可喜!

先生来申,必得书画古玩,谅亦不少矣,未知旧碑帖导处收藏否?金

弟收藏之古刻绝少,欲得名家书画一幅带归,未遇佳者,曾在苏地,见古刻鼎帖十四册,昂价不买得,于今遗憾。尊藏收藏古刻及书画,他日请拜观。弟在苏州时,得尊友顾乐泉之知遇,今又遏先生,何等奇遇!篁

乐泉父子,弟之世交也。欲看古刻,他日奉览。弟年六十三岁,精力不佳,种种不敬希恕。篁

老先生高年,精力有余,瞿可贺也。弟归航在两三日间,先生若寄托物件,弟当带归,速达邠兄耳。篁

金曰:明日做书,弟持来奉讬耳。此扇是山妻所书呈正。

余曰:令夫人书法,太类管夫人,感服有余。多谢!

余误认带归。明日再访保三先生不逢。有仆夫曰:昨所带归扇子请还。(此处原文为小字说明)

保三持董文敏画卷示曰:中间脱虚少许,乃董文敏写错,裱时尝去之。

余曰:此卷虽出写错,却妙。敢问可割爱否?

保三曰:先生欲要,带去细看可也。

余曰:收藏之宝,不敢也。明日再来熟观耳。

保曰:曷访,滞去可也。

保三曰:一友人藏董文敏水墨山水堂画,未知肯送人否,弟明日去一问。此千真万确者,董字画真者极少。

八日晴

访金保三不遇,还董卷,遂归禺。保三适来。余曰:过时访尊府,会先生不在。所借之董卷即还赵。令夫人所书之便面,弟昨日误闻带归,即托先生奉还。

保三曰:驾临,弟适去在城中,失迎之至,专诚奉拜。扇是敝友蒋友仁物,山妻明日,改书奉呈。

    弟归航在明日,行李倥偬,不暇奉候,遗憾遗憾。闻老先生专攻歧黄之学,遂无由亲炙,是可憾耳。篁

    弟实无学识,渐愧渐愧。先生何日再来申地?保

    刻下竟无名医,为可叹。苏州有小儿科两人尚可去得。保

    余曰:两先生姓名,又有著书否?

    保三曰:并无著作,一人姓吴,号慎先。一人姓陈,号少霞。弟有《喉科枕秘》、《十药神书》、《丹痧辑要》、《霍乱急方》共四种。

    弟常服郭志邃痧胀之说,而往往有难解者,殿不就先生质之。贵著皆已上梓否?《十药神书》葛可久亦有,先生所著。是同名二物乎?篁

    保曰:《十药神书》,即是重刻者。四种共已上刻,十年前所刻。伤寒等书,已付兵火。

    客亭主人,是弟同卿人,名某。咳嗽久久不止,先此城内徐先生所药,荏苒未奏效,现乞一诊。篁

    保诊曰:弟亦有此证,已四十余年,发病时切不宜补方,是痰饮为病也。

    余(篁)曰:明日火轮发长崎,有托物,请速见寄。

    保曰:明早送上即告辞。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明确了金德鉴的生平及爱好。他是精通书画的医者,体现了过去中国名医的特征,而且所娶之妻亦为书画高手。其中文中所提到的董文敏(1555-1636),名其昌,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谥称文敏。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在明末时即以书画重于海内。金德鉴当时能拿出家藏珍宝,并允许刚相识的日人冈田带回寓处细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好客,及对同样爱好书画之日本友人的高度信任。

上文中还为我们提供了金德鉴的确切年龄。他自述:“弟年六十三岁,精力不佳,种种不敬希恕”。按照中国人常数虚岁的方法,金德鉴1872年时满63岁,当生于嘉庆十五年(1810)。而冈田氏此时52岁,比金氏年少10岁。

原文还谈到了金德鉴的所刻医书。他述著作有《喉科枕秘》、《十药神书》、《丹痧辑要》、《霍乱急方》四种,“共已上刻,十年前所刻”,即应于1862年前已刻毕。此处所述与前文中所述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清同治七年(1868年)《金氏医书四种》书名相符,但刊行年代不同。

    今查书目中现存的金氏著作刊刻年代如下[9]

    《急救霍乱方》,附录《急救腹痛暴卒病解》 清咸丰七年丁己(1857)刻本,清·华岳(芳伯)原撰,金德鉴(保三)增删。藏北京中医药大学及苏州中医医院图书馆。

   《喉科枕秘》二卷,清金德鉴(保三编) 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孙氏刻本(附十药神书),藏于北京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黑龙江省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 药大学图书馆、苏州中医医院图书馆、湖南中医学院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均藏。同书还有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吴门金氏小耕石斋刻本,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金氏小耕石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天津市医药技术情报站。此外还有一清同治刻本、一清代刻本,未标明具体年代。

   《烂喉丹痧辑要》,又名《喉痧辑要》 最早为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皖省陵阳崇伦堂刻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图书馆、浙江中医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此外,从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至清宣统二年(1910)间,本书曾10余次被刊刻,现版本存于全国各地多处。

    《小耕石斋医书四种》,又名《金氏医书四种》 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金云斋刻本,  子目:《喉科枕秘》、《急救霍乱方》、《烂喉痧辑要》、《十药神书》,藏中医研究院。

经实地考查中医研究院所藏,《急救霍乱方》、《烂喉痧辑要》、《十药神书》合订一册,《喉科枕秘》一册,总称《金氏医学四种》。其中《急救霍乱方》后有“咸丰七年龙在丁巳孟秋中澣同郡周国桢题”。咸丰七年为1857年,说明该书成于1857年前。《烂喉痧辑要》封面题同治丁卯(1867)春三月镌;《葛氏十药神书》封面题同治戊辰(1868)孟冬镌。书后有“同治六年(1867)季春  海上小弟江承桂谨跋”。 《喉科枕秘》(又称《焦氏喉科枕秘》),前有一文,题为“同治七年(1868)龙在戊辰孟春月  永康应室时譔”。原书未见《小耕石斋医书四种》之名,且与中前文所述“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吴门金氏小耕石斋刻本”相矛盾,且孙云斋误为金去斋,此处恐为《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之误。

综上所述,金德鉴未曾有个人专著,现存的四种辑著中,最早刊刻的为《急救霍乱方》,但其年代不早于1857年,《烂喉痧辑要》于1867年、《喉科枕秘》于1868年均曾单行,而《十药神书》(又题《葛氏十药神书》),除1868年收于《金氏医书四种》之外,其它单刊与金德鉴无关。于是产生了疑问,这些书籍的刊刻年代,除《急救霍乱方》外,与上述金德鉴所述的“十年前所刻”不完全相符,后三种均谈话的1872年为四、五年。金德鉴与冈田篁所交流时采用笔谈方法,似不应有冈田氏的笔误及“四”与“十”发音的误差。或许金德鉴在述说此事时所言为刻印的大致时间,而非准确记载。关于这一点还有待得到同道们的证实。

 

A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nghai famous doctor Dejian Jin and Japanese famous doctor Dr. Okata Kousyo.

LIANG Yong-xuan

Department of Basic Theory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From February to April in 1872, when Japanese famous practitioner Dr. Okata Kousyo was traveling all over Shanghai and Suzhou of China, he was introduced to Shanghai famous practitioner Dr. Jin and had a interview with him. [Shanghai and Suzhou Travel Diary] was published by Dr Okata Kousyo, after he went back to Japan. In his book,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with Dr. Jin, he detailed Dr. Jin, about his age and his books. 

KEY WORD: Dejian Jin; Okata Kousyo; Shanghai and Suzhou Travel Diary

 

致谢

  感谢日本茨城大学人文学部真柳诚教授提供原藏于日本汉方大家矢数道明先生处的《沪吴日记》一书。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特定研究领域研究A2『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漢籍医薬書の出版流通と相互影響』 (研究目番号:121)                                    

作者简介:梁永宣(1963-),女,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 ,副教授。                                    



[1] 中国中医研究院馆编. 馆藏中医线装书目.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612月:317.

[2] 梁永宣. 日本《沪吴日记》所载清末中国中医史料研究. 中国科技史科  2002232):139-148.

[3] 安西安周. 明治先哲医話. 日本:竜吟社. 昭和17年(1942年)初版

[4] 竹岡友三. 医家人名辞书. 日本京都:南江堂京都支店. 昭和6年(1931年)

[5] 矢数道明、小曾戸洋. 多紀元堅門人録. 漢方の臨床1995, 42(5): 94

[6] 冈田篁所. 沪吴日记. 日本京都:点林堂山鹿福三郎印. 明治23年(1890年)2.后部38

[7] 改订内阁文库国书分类目录·上.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 昭和49年(1964年)1. 320

[8] 冈田篁所. 沪吴日记. 日本京都:点林堂山鹿福三郎印. 明治23年(1890年)2. 后部3436.

[9] 薛清录主编.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月:40258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