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医林撮要》及其所载中朝医学交流史料的研究

梁永宣*

 

摘要  由朝鲜内医郑正先撰、杨礼寿校正,成书于十六、十七世纪时期的《医林撮要》一书,共13 128门,它引用了大量李朝前期的朝鲜医书及当时已成书的中国医书资料,是一部非常切合临床应用的综合性方书。特别是书中所收载的“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中的方剂,若干处与中国宋代医书《仁斋直指方论》、元代《世医得效方》、明《济阳纲目》及《医学集成》有诸多联系,是中国和朝鲜医学交流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但它与记载中朝两国政府官员之间医学质问的傅懋光《医学疑问》毫不相关。

关键词  《医林撮要》,中朝质问方,中朝传习方,《医学疑问》

Research on Yilin Cuoyao and the Referenced Data of Sino-Korean Medical Exchange

LIANG Yongxu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CM,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Yilin Cuoyao, including 13 chapters, was written by Zheng Zhengxian and collated by Yang Lishou, both of whom were Korean imperial physicians in 16-17th century. With notation of a number of the Chinese and Korean medical books and materials in the first decades of Li Dynasty, this book is a comprehensive prescription work which is very useful to clinic. Especially with several points of the formulas from Zhongchao Zhiwenfang and Zhongchao Chuanxifang recorded in this book connected with Renzhai Zhizhi Fanglun in Song Dynasty, Shiyi Dexiaofang in Yuan Dynasty, Jiyang Gangmu and Yixue Jicheng in Ming Dynasty, this book is am important record of the exchanges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Medicine. However, it is with nothing to do with Yixue Yiwen by Fu Maoguang, which recorded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officials.

Key words: Yilin Cuoyao, Zhongchao Zhiwenfang, Zhongchao Chuanxifang, Yixue Yiwen

    

   《医林撮要》是一部朝鲜医学名著,成书于十六、十七世纪期间。原书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医学资料,其中涉及到明代中朝医学交流的史料记载尤为引人注目。过去的报道认为,《医林撮要》中以“中朝质疑方”(原书实为“中朝质问方”)、“中朝传习方”等为题,记述了傅懋光《医学疑问》(1617)所提到的内容[1]。由于国内稀见《医林撮要》,因而此说沿用多年。近来笔者查阅了现存的三种《医林撮要》版本,发现书中所引的“中朝质问方”及“中朝传习方”与《医学疑问》毫不相关。

 

一.《医林撮要》的作者、版本及主要内容:

    《医林撮要》,朝鲜内医郑正先撰、杨礼寿校正,原书有八卷[2],[3]及十三卷两种本[4],八卷本约成书于宣祖 (1568-1608) 前期的1579[5],十三卷本推测可能是杨氏逝后,由他人改订而成,约刊行于仁祖孝宗(1623-1659)时,最迟不过为显宗时期(1660-1674)。目前只可见十三卷本。

郑正先,生卒年不详,明宗时期的内医。据日本三木氏研究[6],郑氏可能是杨礼寿的老师。杨礼寿,字敬甫,号退思翁,弘农人,以医术闻于世,是明宗、宣祖前期很有学问和声望的内医,官至知中府知事。杨礼寿受学于山人张汉雄,多闻博识,神通医理,据说事前处人生死之日,百不失一。他年长于《东医宝鉴》的作者许浚,在朝鲜,他与许浚并称为大医。《东医宝鉴》序文载,许浚“与儒医郑碏、太医杨礼寿、金应铎、李命源、郑礼男等设局撰集,略成肯綮。值丁酉之乱,诸医星散,事遂寝厥后”[7]。即杨礼寿于宣祖卅年丙申(1596)顷,曾参与《东医宝鉴》的编纂工作,后因丁酉 (1597) 之乱,未得完成。据此推测,可能杨礼寿殁于丁酉战乱之时。

  目前笔者所见的《医林撮要》有三种刊本,均为十三卷本,即日本内阁文库藏本[8]、杏雨书屋藏本[9]、韩国影印本[10]

  内阁文库所藏《医林撮要》1313册全,三木氏认为属甲寅活字本(世宗16年即1434年所作活字)6。而韩国沈氏却认为此书为刻本,属肃宗2(1676)16601673年之间的刻本[11]

  杏雨书屋所藏《医林撮要》仅为卷九,三木氏认为属后期甲寅活字,显宗顷刊本(16601673)6。经笔者与内阁文库及韩国影印本比较,其版式、文字完全相同。

  韩国所影印的《医林撮要》,题活字本1313册,但卷5及卷11缺。其中卷10可能取材自高丽大学图书馆的藏本,其它为Seoul(汉城)大学图书馆所藏[12]。影印本原书第一页有“内赐之记”及“宗阳朴氏家藏”印记,另在此前附印夹页一张,上写:“康熙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 内赐行副护军  医林撮要一件 命除谢恩  右承旨臣丁”

    韩国金氏根据该“内赐”所记的“康熙十五年”(1676),确定该书的刊行年代定为肃宗二年(1676)12

    另据目录所查,韩国诚庵文库藏有《医林撮要》腰痛门四十六论,11(7),题杨礼寿(?-1597)朴世举(?)等共撰,仿甲寅字体训练都监字版。光海-孝宗年间(16061659)[13]。此版本笔者未见。

    《医林撮要》是一部综合性的方书,它大量引用了其它医书的内容,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医学名著。书中既有阐述医学理论的《素问》,又有历代本草、方书,而以方书为主。如《千金方》(650,此为成书年代,下同。)、《圣惠方》(992)、《必用方》(1097)、《和济局方》(1107)、《三因方》(1174)、《妇人大全良方》(1237)、《济生方》(1253)、《直指方》(1264)、《御院药方》(1267)、《兰室秘藏》(1276)、《卫生宝鉴》(1283)、《瑞竹堂经验方》(1326)、《永类钤方》(1331)、《世医得效方》(1337)、《袖珍方》(1390)、《玉机微义》(1396)、《东垣十书》(1399-1424)、《奇效良方》(1471)、《医学正传》(1515)、《丹溪心法附余》(1536)、《医方集略》(1545)、《医学入门》(1575)、《古今医鉴》(1589)、《万病回春》(1615)等达几十种以上。另外原书还引用了朝鲜本国医书数种,如《乡药集成方》、《简易辟瘟方》、《医方类聚》、《郑北窗(所制)方》、《本朝经验方》、《本国退思翁所制方》等。它综合了李朝 (1393-1896) 前期已成的朝鲜医书及当时所应用的中国医书的资料,由此可部分窥知当时中国医学输入朝鲜及朝鲜本国医学发展的历史面貌。

《医林撮要》十三卷本,卷1前有“历代医学姓氏”,主要节引自《医学入门》,是研究历代医学人物的重要参考资料。卷1至卷6为内科疾病,卷7至卷8为五官疾病及血证、黄疸等,卷9至卷10为外科病,卷11至卷13为妇人小儿诸病及杂方。全书共分为128门,每门先列理论,后收大量处方,是一部非常切合临床应用的综合性方书。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医林撮要》中若干处收载了题为“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中的方剂。这两部书究竟与中国和朝鲜的医学交流有何种联系呢?

 

二、《医林撮要》中所载的“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

《医林撮要》一书所引用的 “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的主要内容如下:

    1.中朝质问方

羌活除湿汤(卷二·湿证门)、清中导湿汤(卷二·肿胀门)、 降火治湿汤(卷三·火热门)、消积利气丸(卷三·积聚门)、宽中祛痰汤(卷三·痰饮门)、除疟饮(卷四·疟疾门)、宁胃解毒汤(卷四·痢疾门)、和中芍药汤(卷四·痢疾门)、补益养荣汤(卷五·劳极门)、清胃补阴汤(卷六·三消门)、 加减四物汤(卷六·三消门)、护肛膏(卷八·痔漏门)、石刻方(卷九·诸毒咬伤门)、万病解毒圆(卷九· 诸毒咬伤门)、平胃散(卷九·诸毒咬伤门)、癣疮治法(卷十·诸癣方)

2.中朝传习方

   聚仙香、高香、悬室香球、玉容香皂方(卷十三·杂方)     

笔者为了解上述方剂是否系从中国传入,遂从多种相关中国医书中寻找其蛛丝马迹,对四种方剂得到了一些可供考证的线索:

A.  除疟饮

中朝质问方

济阳纲目[14]

柴胡  赤茯苓  白术各一线  陈皮  半夏  黄芩  甘草  苍术  葛根  川芎各五分 

右作一服姜三片一盏半煎服。

柴胡  赤茯苓  白术各一线  陈皮  半夏泡  黄芩  甘草  干葛  苍术米泔浸炒   川芎各五分

已以三味发散外邪之药久疟去之。右剉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B.  护肛膏

中朝质问方

《医学集成》[15]

白芨  石膏  黄连  右等分末鸡子清调如膏敷上  剪清油雨伞纸盖围好肉,一次洗一次拔新护药。

凡用枯药先以此药护四边好肉

白芨  石膏煅  黄连等分  为末鸡子清调如膏搽上,剪油纸如月样圈痔护四畔好肉,一次洗一次换药

 

   比较上述二方剂中朝两国的记载,可见其药物组成完全相同,仅文后所记的药物使用法小有差别,加减法的记载(笔者引文中省略)则完全不同。明代的中国医书很少引用朝鲜医书,而上述方剂出现在早于或相当于《医林撮要》成书年代的中国医书中,根据这一事实,可以认为“中朝质问方”的确引有中国医学的内容。

C.石刻方

“石刻方”一条,《医林撮要》引文后写有:“得效中毒门、直指虫门、亦出中朝质问方” 。下文还写有:“夷坚志治蛊毒方即前书石刻方,而五倍子一两、硫黄二分、轻粉半分、丁香、木香各一分、麝少许、甘草三寸、糯米二十一粒,余并同少食白粥为妙。”

经查《仁斋直指方》及《夷坚志》,前者载方名为“夷坚志治蛊毒法” [16],后者为杂记类书籍,未载方名[17],只将其置于蛊毒类的黄谷蛊毒之下,且其中的用药份量多少有差异。而《世医得效方》中则记载有“石刻方”名称,所载文字亦相差无已[18]。因此,《医林撮要》中所载“中朝质问方”中的“石刻方”很明显是选自于《世医得效方》。

   D.万病解毒圆

    《医林撮要》所引的“中朝质问方”中,在“万病解毒圆”文后记有:“直指疮门、永类钤方无全蝎、山豆二味,此与质问方锭子药同,依钤方可”。

经查《仁斋直指方》卷22痈疽及卷25诸虫篇,均载有“万病解毒圆”,将两者的记载综合即成上述《医林撮要》中所引用的内容。而《永类钤方》题为“神仙万病解毒丸” [19],其主治、药物及服用方法,与上述记载有一定差别。

除以上内容之外,其它方剂的出处尚未得知, 特别是《医林撮要》中所节引的“中朝传习方”的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核查。

三木氏认为,《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属于朝鲜固有医书,是关于朝鲜向明医官进行医方质问及传习过程中所得内容的蒐集,可能成书于中宗时期(1506-1543)[20]。《世医得效方》及《仁斋直指方》在李朝时期极为朝鲜医家所重视,曾作为医家必读书及医学考试的教材[21]。在朝鲜,前者于洪熙元年(1425)已有仿元刻本[22],后者于世宗13(1431)已有活字本21。因此,它们被“中朝质问方”所引用是很自然的。而类似的方剂出现在1516年傅滋的《医学集成》及1626年武望之的《济阳纲目》中,它说明原方应出自于中国人之手。因为《医学集成》、《济阳纲目》主要引用中国其它医书中的方剂,而从朝鲜医书中节引的可能性极小。这样的方剂通过中朝两国之间的医学交流传到了朝鲜,并被记录成“中朝质问方”及“中朝传习方”。因此可以说,这两种资料是中国和朝鲜医学交流过程中的重要记录。

另外,笔者将“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的内容,与傅懋光《医学疑问》一书相核对,傅氏书共载方剂80多首,但无一首与《医林撮要》的“中朝质问方”及“中朝传习方”有关。因此,以往认为《医林撮要》记述了《医学疑问》内容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23]

 

小结

由朝鲜内医郑正先撰、杨礼寿校正,成书于十六、十七世纪时期的《医林撮要》一书,共13 128门,它引用了大量李朝前期的朝鲜医书及当时已成书的中国医书资料,是一部非常切合临床应用的综合性方书。特别是书中所收载的“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中的方剂,若干处与中国宋代医书《仁斋直指方论》、元代《世医得效方》、明《济阳纲目》及《医学集成》有诸多联系,是中国和朝鲜医学交流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但它与记载中朝两国政府官员之间医学质问的傅懋光《医学疑问》毫不相关。

《医林撮要》中的“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的确是中国与朝鲜医学交流史上值得关注的著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朝两国在医学交流过程中所涉及的医学内容。与王应遴的《答朝鲜医问》、傅懋光的《医学疑问》一样,在明代中朝医学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承日本茨城大学真柳诚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郑金生教授多方指导,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医史学研究所郭秀梅女士提供资料,特此致谢。



* 作者单位: 100029 北京 ,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文宣. 古代中朝医药交流简史. 中华医史杂志. 1991,21(2): 107.

[2] 朝鲜·许浚《东医宝鉴》·卷之一.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71.

[3] 日本·畑柳安.《医学院学范》. 卷之三·朝鲜医法. 天明六年(1786)序印. 藏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

[4] 日本·三木荣.朝鲜医书志.日本大阪府堺市. 1956: 96.

[5] 日本·三木荣.朝鲜医事年表. 日本:思文阁出版. 1985: 314.

[6] 日本·三木荣. 朝鲜医学史及疾病史. 日本思文阁出版.1991: 178-179.

[7] 朝鲜·许浚.东医宝鉴·序.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1: 1

[8] 日本内阁文库编.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 东京:内阁文库. 1956: 203.

[9] 武田科学振兴财団编. 杏雨書屋书屋藏书目录. 京都临川书店.1982: 49.

[10] 金信根·韩国医学大系( 8910).  韩国:骊江出版社. 1992. 

[11] {+}. 日本访书志. 京畿道城南市: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 1988: 235.

[12] 金信根. 韩医药书考.  韩国:Seoul(汉城)大学校出版部.1989: 358.

[13] 韩国典籍综合目录(4). 韩国社团法人国学资料保存会.1975: 290.

[14] 明·武之望《济阳纲目》卷23 (成书于1626),方名“除疟汤”. 咸丰六泾阳姚恩续刻本.藏日本杏雨书屋.

[15] 明·傅滋《医学集成》卷8(成书于1516). 明正德十一刻. 藏日本内阁文库. 

[16] 宋·杨士瀛《新刊仁斋直指方论》卷25.多纪元坚手校、江户写本. 藏日本内阁文库.

[17] 宋洪迈撰·明叶祖荣编.《新编分类夷坚志》壬集之五 虫毒类: 黄谷虫毒. 明嘉靖二五序.藏日本内阁文库.

[18]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10. 朝鲜洪熙元刻. 藏日本内阁文库.

[19] 元·李仲南《永类钤方》卷14.朝鲜正编统三年刻本. 藏日本内阁文库.

[20] 494.

[21] 4195-196.

[22] 4193.